凤阳县供销社多举措推进基层社建设

发布日期:2022-07-22 07:51作者:供销社站管来源:滁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阅读:字体【  

今年以来,凤阳县供销社努力挖掘潜力,积极培育资源,全面提升基层社建设质量,推进基层组织创新发展,夯实为农服务的组织基础,推动了供销社为农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。

一、因地制宜,分类重建改造乡镇基层社。

(一)变“三无”为“三有”,打造乡镇基层社发展平台。对无场地、无人员、无网点的“三无”基层供销社。县社坚持市场化导向,坚持开放办社,采取龙头带动、强社带动、能人带动、重塑市场经营主体。共重建府城、总铺等8个乡镇基层社,实现了“有场地、有人员、有网点”的建设目标。(二)变资产为资源,实现乡镇基层社重建改造。对有场地、有资产、无经营服务,靠资产租赁、门店承包维持生存的基层供销社,通过联合合作、股权改造、合作开发等方式,推进存量资产的升级改造,努力打造一批集生产合作、供销合作、消费合作、信用合作为一体,功能完备、发展强劲、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基层供销社示范社。如黄湾、临淮关、小溪河等7个乡镇基层社。

二、创新模式,多途径发展成立村级基层社

 

(一)推广小岗经验,探索服务三农新途径。在县社指导下,小岗村供销社积极实践,勇于改革,探索出“技术指导+生产资料一体化供应+农机作业 +土地托管”村级基层社建设模式,将村级供销社建设成为生产型为农服务中心,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,破解“谁来种地”、“地怎么种”的难题。按照这一模式,我县将小岗、齐郢、天津铺等7个村级供销社打造成为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,其基层服务网点186个。

(二)坚持三产融合,实现乡村振兴新业态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,按照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,组建村级供销社,加快推进与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对接,探索成立产业联盟。如太山村、大王府村、黄泥铺村、东陵村等4个基层社通过流转土地,种植蓝莓、草莓、葡萄等果蔬种植,发展果蔬采摘、观光休闲、研学、儿童娱乐、餐饮度假等项目,按照“生产生活生态”三生共建及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,努力实现把“农区变景区、产品变商品、民房变民宿”,吃、住、玩、游、娱、购一体化的好去处,拓展乡村振兴新业态。

(三)坚持党建引领,创新村社共建新模式。结合凤阳县推进土地托管工作的契机,把供销社的经营服务优势与村“两委”的组织优势结合起来,坚持党建引领,通过“党建”带“社建”,实现村集体和基层社共同发展。2021年至今,县社依托土地托管工作,与各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合作,共同投资成立官塘镇凤龙、大庙镇薛李等9个村级供销社, 开展土地托管服务20多万亩。

三、争取政策支持,推动基层组织发展

(一)推动新网工程,激活基层社建设。积极争取各级“新网工程”专项资金,充分发挥“新网工程”建设项目财政资金扶持作用,推动基层供销社发展,拓展基层供销社服务范围、提升服务能力。2021年——2022年县社培育发展“新网工程”项目8个,为5个基层供销社项目,争取到省市级“新网工程”专项资金107万,同时每年县财政拿出50万元作为县级“新网工程”专项资金,用于基层组织建设。

(二)利用发展基金,支持基层社建设。积极申请市级合作社发展基金,建立县级合作发展基金,用于推动基层组织建设,支持基层社建设。

(三)承接政府服务,助力基层社建设。县社积极主动协调基层社、专业合作社,承接农业社会化惠农工程项目,如小岗村供销社2021年承接了10000亩土地托管试点项目。(赵锐)